(资料图片)
音乐家的才情、歌手的激情、海军老兵的豪情,都体现在《军港之夜》的歌声中。
1980年春节过后,海政歌舞团创作员马金星、刘诗召老师深入舟山群岛东面的长涂军港,与水兵同吃同住同操练同巡航触发创作灵感。入夜,听着军港的波涛轻拍着战艇,水兵的吊床轻轻摇晃,马老师浮想联翩,连夜创作出初稿,刘老师谱曲。在巡航归来的高护艇甲板上辅导水兵学唱,听取他们的意见。歌曲修改了多次,作品杀青,正式请文工团演员在水警区礼堂演唱。《军港之夜》在长涂军港一炮走红!迅速红遍整个舟山基地。后来海政文工团歌手苏小明演唱“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里露出甜美的微笑……”《军港之夜》风靡全国。
为什么歌词是“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而不是“战艇”?要说明的是:能够把靠泊的战舰轻轻地摇这种状态,以我的经历,只要不是台风,一般只能是指“战艇”,因为称为“舰”的一般都吨位大,靠泊时稳定性好,基本不会有摇晃的感觉;只有吨位较小的“艇”才会有摇晃的感觉。称为“艇”的一般指鱼雷快艇、潜艇以及后来的导弹快艇和当年装备最多的高护艇。鱼雷快艇没有生活舱,靠泊码头时水兵住水兵大楼,潜艇也是这样,当然不会睡眠时“轻轻地摇”。水警区所辖的高护艇有生活舱,分为前舱和后舱。当年,夜晚在大礼堂看过《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后,我返回南岛,交通艇靠泊在高护艇外侧,走过高护艇甲板时,透过舷窗的灯光,看得见水兵盖着毛毯和军大衣,还有睡觉时的安详面容,狭窄的吊床由铁链悬挂,“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一说,应该就是指高护艇的夜宿场景吧!不用战“艇”而用战“舰”,符合部队习惯说法,也或许是为了唱词的音韵。不写水兵巡航时的英姿、不写护渔护航时的军民鱼水情意、不写战备锚泊时的艰辛,而是从水兵经过一天的巡航、疲惫入梦的情状切入,暗衬水兵战斗生活的一切场景,可谓以微见著,创作思路别出心裁。
长涂军港所在长涂岛分为北岛和南岛,两岸都有海军码头。军港东面、南面和北面都有山岭围护,有东北和西面两个出海口。初登军港时老班长就告诉我:“长涂军港是世界级良港。”每年的台风季节,前来避风的各省渔船几乎塞满了宽阔的港口,仅给舰艇出航留下一条窄窄的水道。孙中山先生于1916年视察舟山时,专程莅临长涂港,并称 “长涂港藏而不露,是历代屯兵储将的好地方。”他在《治国方略》中把长涂港列入军港和渔业大港规划。
《军港之夜》诞生在长涂军港可谓实至名归。音乐家的才情、歌手的激情、海军老兵的豪情,都体现在《军港之夜》的歌声中。回忆我待在那里的点点滴滴:有东海龙王传说的大龙山、浪荡山、黄鱼山和东西鹤嘴山,海滩边的渔村,灯塔,还有海面低翔的海鸥和高飞的大雁……伴随着《军港之夜》的歌声,成为我终生的美好记忆。(俞鸿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