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见习记者 刘子琳 济宁报道
今年以来,济宁市任城区民政局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以创建全省社会救助改革实验区为契机,以救助群体扩围增效为抓手,持续发挥省级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作用。截至目前,任城区共发放城乡低保金3381.6万元、特困人员救助金2135.4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269.3万元、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159.5万元、孤困儿童基本生活费717.7万元。
资料图
(资料图片)
强化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民生政策宣传
区民政局印发民政救助政策宣传页、宣传袋2万余份,全面张贴“任相助 城温暖”社会救助政策二维码,通过微信公众号、工作群等发布各类民政政策,全方位提升宣传政策力度;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培训活动,全面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通过社会帮扶工作组成员对接包保镇街、局机关工作人员及时主动与包保网格的网格员沟通,一同开展走访宣传工作。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
区民政局以动态监测为支撑,以精准帮扶为重点,以化解致贫原因为目标,逐步构建起“365”救助服务体系。“3”级工作网络不断健全,即建立了区、镇(街)、村(社区)+N的三级社会救助队伍,区级设立了副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全区15个镇街设立了民政综合服务机构,364个村(社区)设立社会救助工作站,并配备有1-2名社会救助协理员,受理、分办、转办、反馈等工作流程不断优化,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统筹有力、运转高效、保障坚实。“6”项推进措施持续落实,即落实部门定期会商研判、信息共享部门联动、镇街月度排查、镇街民政专干季度互评、城乡低保年度核查、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六项措施,确保社会救助工作动态管理,精准施策、协调推进。“5”本台账不断完善,即建立镇街月度排查、会商研判问题、部门数据信息比对、低保边缘家庭、民生诉求五本台账,为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提供保障。
区民政局审批程序进一步优化。自2019年11月起,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审批权限就已委托下放到各镇(街道)。任城区取消社会救助审核阶段公示和民主评议,压缩了审核审批时限,减少审核审批环节,切实提升了工作时效,对急难型临时救助实行24小时内先行救助,5个工作日内再补齐完善手续,临时救助的救急难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强化。2023年,全区城乡低保、特困等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实现“十九连增”。截至目前,全区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城乡特困人员、孤困儿童、经济困难老年人、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2.4万余人;发放城乡低保金3381.6万元、特困人员救助金2135.4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269.3万元、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159.5万元、孤困儿童基本生活费717.7万元,实施临时救助1031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03.6万元。
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区民政局健全服务制度,提升基本养老服务水平,发布了《任城区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分类落实28项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全面推动基本养老服务惠及全区老年人;继续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困难重度失能老年人免费集中托养制度,为经济困难的独居、空巢、留守、失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群体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
区民政局增加服务供给,满足多元需求,优化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依托任城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累计为600余位特殊困难老人提供三大类共计38项“点单式”居家养老服务;为400余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中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试点推动建设100张“家庭养老床位”,优化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环境,减轻失能、半失能老人家人照护负担。创新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优化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8处,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康复护理等服务;实施老年助餐“暖民心”行动,目前建有社区食堂28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编号管理,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价格低廉、菜品丰富的可口饭菜,并为空巢独居等困难老人免费上门送餐;改建“情暖夕阳”幸福洗衣房21处,社区志愿者、网格员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免费洗衣服务;持续扩展机构养老服务,新增护理型床位300张,提升失能老年人照护水平;改造2处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基础设施,改善集中供养老年人生活环境;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途径,活跃养老服务市场,全区现有养老机构30家,为老年人提供高水平的养老服务。
任城区民政局将进一步提升工作境界,提高工作标准,紧扣全区“一老一小”和困难群体的实际需求,主动融入全区群众满意度工作大局,以民政惠民政策宣传、困难群体动态服务、救助政策精准兑现、养老服务不断提升为抓手,用实际行动为任城区社会帮扶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