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融资端越来越严,投行人越来越难

2023-08-25 06:12:38    出处:巴伦周刊

证监会近日强调,实现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投融资两端的动态积极平衡。


(资料图片)

A股市场持续低迷之际,融资端开始显现出收紧的端倪。无论是IPO(首次公开募股)市场还是再融资市场,审核都开始趋严。

在IPO市场,上市越来越难似乎正成为行业共识。“IPO越来越严了。”资深投行人士林旭(化名)向《财经》感慨,“我们了解到的是,基本上拟申报创业板的企业,净利润要达到5000万元以上。我们有一家净利润约三四千万的企业被劝退了。”

从数据上看,近期IPO申报趋缓,2023年7月1日-8月10日,A股市场IPO新增受理企业仅有一家。

“整体经济环境仍然偏弱,市场资金少,没有那么多的资金量来承接大量的IPO。我们认为,有限的资源要配置到更需要的领域。”林旭分析称。

在IPO审核趋严之时,再融资市场也不断传出收紧的消息。有资深投行人士向《财经》透露,已经有企业计划发布再融资预案但被监管层叫停。

目前,监管层对企业再融资的必要性与规模合理性等问题更加关注。近期,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终止了再融资计划。

此外,业内还不断传出特定行业的上市限制。不过,有相关人士表示,并未接到监管方面有关行业限制的要求。

一位接近监管机构的人士告诉《财经》,对于IPO市场,总量和结构要统筹考虑。其一,总量上,要形成IPO常态化,预期要稳,“不可能每年一下子上几千家或者排队企业都上,解决了一级市场的问题,二级市场的问题又出来”;其二,结构上,支持科技创新与扶持实体经济、传统行业要达到平衡,两方兼顾。

“不可能所有的企业都是科技企业,还有一些非科技类的,衣食住行等产业的企业,是不是把IPO的这种资源都聚集在科技企业?那可能也不完全是。”上述人士提到。

8月18日,证监会强调,实现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投融资两端的动态积极平衡。要始终坚持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同时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加强一二级市场的逆周期调节,更好地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

再融资节奏有变

有投行人士向《财经》透露,目前再融资节奏的确在发生变化。

“有些新的再融资方案,交易所已经不让披露预案了。我周围至少有两家企业被要求暂缓发布。”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告诉《财经》。

实际上,从近期市场来看,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计划按下了暂停键。

8月7日晚,华鑫股份公告表示,将终止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并撤回相关申请文件。华鑫股份表示,“基于公司本次发行的进展情况,并综合考虑发行方案的调整及公司实际情况等因素,经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及审慎分析”后做出相关决定。

7月,中原证券刚刚终止了70亿元的定增计划。中原证券给出的理由是,综合考虑资本市场环境,并统筹考虑公司实际请款和融资安排等因素。5月,另一家券商国联证券则将定增募资上限由70亿元下调至50亿元。

不仅如此,监管层对募资必要性等方面的关注度也有所提高。

针对中原证券70亿元的定增方案,上交所就多次发函追问,中原证券此次融资的必要性、融资计划及方式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过度融资。上交所发给华鑫证券的问询函中也就融资规模的合理性、募集资金使用效果等方面提出问询。

在最新一期发布的《上交所上市审核动态》中,针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募投项目,上交所进一步细化了信息披露的要求。

根据证监会及沪深交易所网站统计,截至8月16日,年内共有30单再融资项目被终止。所有终止项目中,超一半是在监管问询阶段选择主动撤回。

业内人士认为,再融资的放缓与A股二级市场的表现或存在一定关系。Wind(万得)数据显示,截至8月16日,自5月以来上证指数下跌了5.21%,深证成指下跌6.69%。二级市场表现相对低迷。“再融资与IPO都会吸纳资金,导致市场资金压力较大,进入二级市场的增量资金会相对有限。”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可转债也传出暂停的消息。有投行人士表示,“听说过,并不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民生银行近日终止了准备多年、堪称“巨无霸”的500亿元规模可转债发行。8月11日晚,民生银行公告,“综合考虑资本市场环境,经审慎分析与论证,本行决定终止本次发行事项并撤回相关申请文件。”民生银行早在2017年就开始筹备此次发行工作。

民生银行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融资规模较大,二级市场可能承受能力有限;二是再融资方案推出时间较长,放在当下有不完善之处。不过,不排除后续综合市场环境公布其他融资方案。

但是,再融资渠道并未完全关闭。从公开数据上看,目前仍有企业在发布再融资预案,亦有企业过审。数据显示,8月至今多家企业再融资申请获受理。8月16日,安诺其发布了拟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8月15日,上交所受理了泰瑞机器、圣达生物等四家企业的再融资申请。

IPO审核趋严

不仅是再融资,IPO审核也呈现出趋严的态势。

Wind数据显示,今年7月以来,IPO申报明显放缓,A股市场IPO新增受理企业仅一家。

据《财经》梳理,7月1日-8月10日,沪深交易所新增受理的IPO数量为零,北交所在7月24日受理了河南金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苑种业”)上市申请。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今年6月的最后一周,沪深市场单周就新增受理了194单IPO项目。

据沪深交易所网站统计,6月26日-6月30日当周,A股IPO新增受理项目194家,其中沪市主板22家、深市主板25家、科创板27家、创业板68家、北交所52家,涉及厦门市政环能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特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

有业内人士认为,受财报有效期影响,每年6月是IPO申报高峰期,7月申报数量往往会大幅减少。

不过,与往年相比,今年7月的IPO新增受理情况,也有些清冷。

从往年情况来看,据证监会网站和Wind数据,2021年7月和2022年7月,A股单月新增受理企业家数分别为六家(沪市主板两家、深市主板两家、创业板一家、北交所一家)和两家(科创板一家、创业板一家)。

从2023年整体情况来看,根据Wind统计,截至8月10日,以首次受理日期为准,A股年内总计新增受理企业562家,其中沪市主板182家、深市主板125家、科创板66家、创业板105家、北交所84家。

从2023年单月受理情况来看,今年1月-6月,分别新增受理2家、56家、195家、14家、48家和246家。对比可见,7月以来IPO新增受理企业数量低于年内其他月份。

注册制之下,尽管对盈利能力没有明确要求,但是从已上市的企业来看,净利润水平均较高。

从年内上市新股的净利润规模看,其2022年平均净利润已超2亿元,其中,创业板上市新股2022年净利润均在5000万元以上。

据Wind统计,截至8月10日,共有223家企业在年内登陆A股市场,这些企业2022年共计实现净利润约483.27亿元,平均净利润约2.17亿元。

分板块来看,上述223只新股中,主板40只、科创板53只、创业板80只、北交所50只。

从主板情况来看,据Wind统计,上述40只主板新股2022年平均净利润约5.18亿元。其中,陕西能源、苏能股份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24.72亿元和27.18亿元,坤泰股份、长青科技等2022年净利润则不足1亿元。

再看创业板,年内上市的创业板新股2022年净利润均在5000万元以上,部分达到30亿元。

具体来看,据Wind统计,今年前七个月创业板新股共计73只,2022年净利润均在5000万元以上,近五成净利润超1亿元。今年2月9日登陆创业板的湖南裕能,2022年净利润达30.07亿元。

今年8月以来,敷尔佳、民爆光电、盟固利等相继登陆创业板,其中敷尔佳2022年净利润约8.47亿元。

与此同时,部分行业审核受限的消息再度传出。

7月底,市场传闻吃穿住等行业的IPO基本被劝退(除非行业龙头)。从审核情况来看,近期,部分“吃穿住”行业企业IPO终止。

上交所官网显示,拟申请主板IPO的企业大洋世家(浙江)股份公司(下称“大洋世家”)于8月14日终止审核,原因为保荐人撤销保荐。资料显示,今年3月,公司IPO平移至上交所,保荐券商为财通证券。

大洋世家主要从事海洋食品的生产与销售和远洋捕捞业务。

除了大洋世家,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吃穿住”领域IPO撤材料企业还有上海福贝宠物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贝宠物”)、山西紫林醋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紫林醋业”)、北江智联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江纺织”)等。

从IPO在审项目来看,有不少“吃穿住”行业企业在排队,涉及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德州扒鸡”)、龙江元盛和牛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龙江和牛”)、鲜美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鲜美来”)等。

从种种迹象来看,IPO的审核“红线”在进一步明确——禁止、限制和支持上市的企业类别、申报要求以及审核尺度逐渐清晰。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收紧?

值得注意的是,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的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也成为业内关注焦点。目前业内普遍传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已暂停受理的消息。

不过,有投行人士告诉《财经》,公司并未收到监管层通知。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允许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引领技术,但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形成收入的企业上市。而该标准也对标纳斯达克上市规则、港交所18A规则(港交所《上市规则》的“主板上市规则”第十八A章,该规则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

根据Wind数据,自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实施以来,截至2023年8月10日,根据该标准申请IPO的企业共有41家,有20家成功上市。而这些企业大多来自医药生物行业。其中,申请上市的41家企业中,有40家来自生物医药或生物医学工程行业;成功上市的20家企业中,19家来自生物医药行业,1家来自生物医学工程行业。

从目前科创板上市情况看,第五套上市标准似乎已呈现出收紧的态势。

Wind数据显示,自今年6月以来,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请上市的企业仅有锦江电子一家。今年以来,按照该标准申请上市且被受理的企业共有六家,其中三家已中止审查。

从审核结果看,2023年以第五套标准成功上市的只有智翔金泰一家,6月20日在科创板上市。而上一家以同样标准上市的,还是2022年8月5日上市的盟科药业,距智翔金泰上市已过去约十个月。

多位投行人士认为,第五套标准或将面临调整,“从目前以第五套标准上市的科创板企业来看,不管是盈利情况还是二级市场表现,都不够理想”

以前沿生物为例,公司只有艾可宁一款上市药品,其被称为“抗艾第一股”。华安证券在2021年发布的研报中预测,2021年-2023年公司产品将进入放量期,产品销售额有望在2023年达到223万支。以此计算,华安证券预计2023年艾可宁的销售额就将达到11.86亿元。

但是根据前沿生物近日披露的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244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1.73亿元。前沿生物的股价也从上市当日35.53元/股的最高价,下跌至今年8月17日的10.94元/股。

今年上市的智翔金泰,其股价已经从上市之初的37.78元/股下跌至今年8月17日的27.82元/股。

Wind数据显示,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20家科创板企业中,截至2022年底,仍有15家处于亏损状态。以未盈利状态上市的13家企业中,至今仅有微电生理一家实现盈利。

“第五套标准本就不是普适标准。大量所谓的符合第五套标准的公司,其实还没发展到适合成为上市公司的阶段。”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财经》表示。

在王骥跃看来,在全球范围内,医药创新都不是大多数初创医药公司可以做的事情,本身属于高风险高投入的公司。

“在公司药品还没被市场认可的时候,就让普通投资者介入,是有潜在风险的。”王骥跃认为。

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财经》,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或越来越少,“因为越来越难”。

今年3月8日,拟以第五套标准上市的轩竹生物,其上会被“暂缓审议”,该公司报告期内无收入。随后公司在2023年6月30日,以“更新财报数据”为由申请“中止审核”,至今尚未恢复。目前以第五套标准提交上市申请并处于在审排队阶段的企业共有十家。

文|张欣培 周楠

编辑|杨秀红 陆玲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和金融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关键词:

消费
产业
加拿大留学申请有哪些热门专业推荐? 《加拿大留学申请有哪些热门专业推荐?》由热门专业网发布,主要内容:很
四川省自考考生信息查询 四川省自考考籍查询 1、你可以登录地方的自考网。2、你如你是成都的考生。3、你就输入CDZK
42股二季度获社保基金扎堆持有 每经AI快讯,数据宝统计显示,社保基金最新出现在194只个股前十大流通
自称不差钱的吴燕妮,开始接广告了!代言费或破百万,不输谷爱凌 要说最近风头正劲的要属田径女运动员吴燕妮了,在此次成都大运会获得了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