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最后一个狩猎部族的百年沧桑

2023-08-09 15:17:51    出处:红河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谭文

近日,一口气读完迟子建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自述的口吻,讲述了生活在祖国北方的一个人口较少民族——鄂温克族的百年沧桑史。

《额尔古纳河右岸》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那是祖国最北边大兴安岭美丽的自然风光,那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丰沛的河流,有夜晚可以看到星星的希楞柱(帐篷),有穿着皮衣、划着桦皮船、以打猎为生的猎民,有长期积淀下来的民族歌舞,更有爱吃苔藓、石蕊和蘑菇的驯鹿。沉浸在作品之中,我们仿佛能听到驯鹿的铃声如晨曲般悠扬叮当,这位森林之子正踩着露珠,听着鸟鸣,闻着花香,与蝴蝶做伴,去河边饮水,并看见了自己清晰的倒影。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神奇的世界!作者描述的森林景色美丽迷人,置身其间,所有的快乐、悲伤都有了可以盛放的地方。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人与生灵有了通感,真是个纯洁的世外桃源。

《额尔古纳河右岸》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和谐美丽的鄂温克族生存的家园。鄂温克人生活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岸,他们与驯鹿为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桦树林是他们的皮肤,清溪流是他们的血液,驯鹿是他们的眼睛。他们养的驯鹿,“夏天走路时踩着露珠,冬天吃埋藏在雪下的红豆,听着小鸟的叫声。”……大自然承载了他们的全部,他们把全部交付给了大自然。他们一起打猎、捕鱼,一起围着火堆分享所得食物,高兴时,欣然起舞,不管年龄大小,几乎都是舞蹈高手。开心的、不开心的事都不会憋在心里,围着火堆,心中的不快一扫而光。书中的情景仿佛让我们感到时空穿越,把我们带入到大兴安岭的密林之中,在四季的变化中和鄂温克人一起经历一番别样的人间美景。

《额尔古纳河右岸》刻画了鄂温克人勇敢善良及对待生命的态度。小说中的鄂温克人展现出来的是人性之坚韧,生命之坚强。面对险恶的生存环境,他们坚韧不拔,侠肝义胆。面对爱情,他们的爱纯粹直接,渴望迷恋,忠诚热烈。最让人动容的是他们面对死亡的态度平静得让人心酸,达西在与狼的搏斗中身负重伤,林克经过密林时被雷电击中,达玛拉跳舞时力竭,拉吉达在睡梦中活活冻死,瓦罗加送放映员下山时遇到了棕熊,最让人心痛的是鲁尼和妮浩,为了救别人,甚至舍掉了自己的孩子们。书中很少流露出因为人的死亡而产生的不可磨灭的仇恨,好像人的死亡都是上天注定一样,因为死亡对于他们来说也不过是另一种生命的开始,他们认为当智慧无法解决生存的困顿时,便需要以一种淡泊、从容的心境来消解困顿,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境界。

《额尔古纳河右岸》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全书没有出现一句提倡生态保护的话,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生态文明的理念。“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对生灵的关爱与体贴,对人的自然天性的礼赞与颂扬,对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困境的忧虑与不安,对宇宙生态平衡秩序和谐的祈盼与畅想。”就连驯鹿都很爱惜大自然,“它们吃东西很爱惜,当从草地走过,它们一边行走一边轻啃青草,草地仍然是毫发无损的样子,该绿还是绿的。它们吃桦树和柳树的叶子,也是啃几口就离开,那树依然枝叶繁茂……”鄂温克人烧火从来不烧鲜木,只用树林里的枯枝断木。在他们看来,人与自然本来就是融为一体的,“就像鱼与水,花朵与雨露,清风与鸟语,月亮与银河。”

《额尔古纳河右岸》再现了鄂温克族的百年沧桑。从“我”的视角中,讲述了鄂温克人从清朝、民国一直讲到新中国,讲到鄂温克人在社会转型时期对生存、生活和心灵的冲击,以及痛苦和挣扎。每个民族都面临向现代文明转型的问题。鄂温克人生活在平等之中,驯鹿是大家的,打猎、捕鱼的所得全都平分。鄂温克人放弃了伞一样的希楞柱,走出了大山,离开了森林,放下了猎枪,从狩猎、游牧变成定居。

这本书一读就停不下来,且有再读第二遍第三遍的冲动。她又一次促使了我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让我更加热爱生活,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我突然产生一个念头,找一个机会,约上几个友人,一起去额尔古纳河看看,去感受一下大兴安岭的莽莽林海,去体验一下那个神秘民族的生息之地,去访一访下山定居的鄂温克人。

(责任编辑:袁潇楠 审核:卢秀丽)

关键词:

消费
产业
日本防卫大臣称将对滨松空军基地进行有机氟化合物调查 据日本产经新闻当地时间8月8日报道,日本防卫大臣浜田靖一在当天的记者
中国钙钛矿电池行业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经营情况研究 自从进入2020年以来,我国钙钛矿电池行业不断加快产业化发展的速度,开
我国规模最大高铁盾构管片预制工厂投产 据新华社电记者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2日,京滨城际铁路首环
海南航空宣布增加柏林至北京直航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阮佳闻)当地时间7日,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