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方多地暴雨,造成内涝和洪水灾害。为了预防“灾后有疫”,疾控部门紧急发声,要求灾区居民注意防疫安全。
“洪水并不干净,洪水中除了可能有玻璃渣、铁钉等尖锐物品之外,可能还有排泄物、下水道污水、工业废水等。”8月4日,@协和医生Do先生在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所以洪水中往往充满着细菌、病毒等有害的病原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2日,救援人员正在涿州转移受困居民
@协和医生Do先生告诉记者,在洪水中行走,可能会被这些尖锐的物体扎到,引起感染,还可能得甲沟炎、足癣、体癣等疾病。若是不小心吸入了洪水,或者是吃了被洪水污染的食物,还可能患上痢疾等胃肠道疾病。
他建议,在洪水中行走时,最好是能穿上长筒的雨靴,尽量避免脚底被玻璃、铁钉等尖锐物品划伤或扎伤。其次,在脱离污水区后,尽量立刻把全身冲洗干净,污染过的衣物也尽量换掉。若是脚底或身上被洪水中的锐器扎伤,要先立刻用清水冲洗。若伤口不深,可用碘伏直接对伤口以及周边皮肤消毒,若伤口较深,可以直接用双氧水对着伤口内部进行冲洗。
他还提到,若有处于生理期的女生进入到洪水中,在抵达安全地带后,需要尽快用清水进行冲洗,并且更换干净的卫生用品。
@协和医生Do先生强调,千万不要食用被洪水污染过的食物,更不可以用洪水洗碗洗菜,否则将容易出现腹泻的症状。
对此,中国营养学会理事范志红也发文提醒,灾区制作和获得的食物,可能无法像正常情况下那样按温度冷藏或冷冻。而在高温高湿的室温下,病菌滋生的风险会增大。虽然投放的是长货架期食品和瓶装水,但一旦开封,没有马上吃完,就会存在风险。
其次,灾害之后,人们可能不会像以前那样,饭前便后用流动水认真洗手,而且用各种洗涤剂和消毒剂来做清洁。没有认真洗手而接触食物,就会增加感染致病菌和寄生虫的风险。
此外,洪灾后空气湿度增大,加上过度疲劳、严重应激,人体对病菌的抵抗力会弱化,也特别容易出现细菌性食物中毒和其他感染情况。
范志红建议,除了刚拧开的瓶装水之外,一定要尽可能地喝加热煮沸的热水,吃热饭热菜。如果是吃预包装的加工食品,要尽可能一次吃完,避免吃开封后在室温下放了几个小时的食物。此外,如果条件许可,要尽可能地洗手,或用消毒巾擦手,再接触食物和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