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今年五月开始,芯片公司销冠季凯进入了入职以来心情最差的一段时间。
季凯的烦恼是层层叠加的,一来今年客户继续下单的意愿不强,整个市场对芯片的需求明显下降,二来市场需求本就不强的情况下,客户还一个劲儿压低价格,在是否决定更换新的供应商方面犹豫不决。 “有一次,我们在高尔夫球场,一位重要的客户曾插科打诨地提到TI降价的事情,巨头都在降价,你们的价格不再低一些吗?”虽然只是玩笑话,但季凯从未觉得自己如此被动。 两年前全球缺芯的时候,客户抢着找销售拿货,季凯凭借勤勉和运气成了当年的销冠,他所在的公司营收额突破几十亿人民币,是公司成立十多年来的最高记录。 这种局面只持续了一年,就发生了惊天逆转。今年,季凯公司的年营业额预计难以超过2个亿,不及最高记录的20%。 这种情况遇上国际巨头TI降价抢市场,季凯对未来的情况有些悲观。 在同一座城市的西部,芯片代理商泽辉则对国产芯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信心,泽辉是十几年前进入半导体行业的“老人”,亲历过两次最严重的缺芯潮。 在经历了最近一轮缺芯潮之后,泽辉所接触到解决方案商接受国产模拟芯片的意愿一年强过一年,他认为在行业大多数人都愿意接受国产芯片的意志面前,TI降价只能算做是历史长河中的小小浪花。 泽辉最近还兴致勃勃地同合伙人商讨接下来的市场规划:国产模拟芯片在小家电和电源领域潜力巨大,应尽快拓展客户。 与季凯、泽辉对未来的判断截然相反一样,业内关于TI降价的讨论极度两极化。悲观者认为此次TI降价正在击溃部分国产模拟芯片公司的最后一道防线,乐观者坚信TI在价格战上打不过国产芯片,几乎没有公司会在这场有预谋的降价中受影响。 01与TI同台竞技的领跑者,众矢之的
季凯的强烈担忧正在于此,他所在的公司属于国产模拟芯片行业的第一梯队:成立时间早,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有成为中国TI的决心但苦于没有机会进入市场。 缺芯潮时,季凯所在公司累积多年的芯片产品终于有机会大举进入市场,加上公司本身快速反应,又研发新产品替代TI部分物料,营收飞涨。 季凯回忆缺芯潮时期国产替代市场的真实情况:市场释放出来的需求很大,国内的模拟芯片公司鉴于过往单薄的经验,无法完全承接当时的空白市场,即便是第一梯队的公司,每一家大概也只能承接来自1-2家下游客户的关键需求。 在第一梯队加速满足需求、抢占市场的背后,是每年几百种产品料号的增长速率,以及Pin to Pin TI式的替换,即封装完全一样,可以直接从TI更换到自己设计的芯片。 “国产替代是被动的策略,为了快速实现国产替代,大部分都采用Pin To Pin 的方式”,泰凌如此概括这段历史。 这意味着,第一梯队看似以最快的方式抢占了最多的市场,事实上脱离了缺芯潮的环境,这层秩序很容易被打破,只要客户愿意从国产芯片切换到TI,一样可以快速步入回头路。 “有能力快速抢占TI市场的公司大部分都已经上市,追求利润率且没有晶圆厂,作为TI加入价格战最大的靶心,TI降价对其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季凯的悲观态度并非空穴来风。 “消费电子市场下滑,客户的意志很难被供应链安全左右,对一些客户来说压低成本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一关”,季凯说到。 同样是在第一梯队模拟芯片公司做过销售的李立有不同的感受,他表示公司和TI的产品路线有一些相似之处,种类多、范围广,因此也存在被国内其他规模更小的模拟芯片公司Pin To Pin的情况。 “相较于有能力做更高端模拟芯片的大公司来说,Pin To Pin 国产的小公司受TI降价的影响可能更大,”徐立说到。开辟新道路的后来者,自相鱼肉
在中兴华为事件之后,国内半导体的创业环境变好,阿左式悲剧不再发生,投融资一笔高过一笔,“光刻机”和“5nm”成为平民百姓也会热议的话题,不少有能力有财富的半导体老兵离开国际大厂回国创业。 他们同时也明白,国内视为朝阳产业的半导体,事实上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后半段,尤其是在模拟芯片领域,如果想要创业,只能先在细分领域深耕,再从边缘到中心。 李立目前所在公司就属于“后来者”,不以“成为中国TI”为目标,专注在TI并不关心的充电芯片的某一细分领域,在此次TI降价潮中幸免于难。 另一家专注无线充电芯片公司的市场营销陆丁也表示对TI降价就没有太多感知,他解释了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公司专注无线充电芯片,TI不做这一块市场;另一方面公司的客户主要集中在手机领域,大家都在积极建立自己的国产供应链,去美化。 站在代理商的角度,泽辉也表示,小家电和充电宝市场基本已经被国产芯片所覆盖,基本实现国产替代。目前也不存在要求更换回TI的客户。 不过泽辉看到的繁荣景象,包裹着国产模拟芯片后来者们的痛苦:这痛苦不因TI降价而起,但更加残酷。 “在充电器类产品领域,价格战更加激烈,台系和大陆系半导体公司都参与其中,一片血腥,十分内卷”,陆丁说到。 陆丁透露,终端厂商都提供竞标平台,会设定目标价格。进行三轮竞标,各家芯片公司都可以在平台上报价,排名公开透明。 “我们有一颗料,报价已经负毛率,还排在第四位,可想竞争有多激烈。”陆丁感叹道。 添加微信Yolanda_Zuu,了解或爆料国产芯片公司价格战的更多血与泪。 对于刚刚起步的模拟芯片公司而言,只有拿到订单才能保住营收和增长,才能具备同上游晶圆厂、封装厂议价的权利,而这类竞拍通常集中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消费电子领域,不少公司利润率都呈负增长,依靠一笔又一笔的投融资维持正常运转。 半导体投资热潮正在消退,加上TI非比寻常的降价,国产模拟有能力进入的市场变得越来越有限。 行业老大哥面临的是丢失市场和利润的风险,而无法成功获得新一轮投融资的公司,即将被收购或面临倒闭的危机。 长期关注芯片投资的阿高表示,最近不少芯片公司都在洽谈并购业务,预计在今年下半年,不少模拟芯片公司将被收购。“但也不是所有的模拟芯片公司都有出路,某些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公司可能没办法被收购,就只能坐等公司关门。”阿高补充道。 TI在降价,行业在洗牌。不久的将来会有不少国产模拟芯片公司不断收购或被收购,到时候再回过头看,TI降价只能算做是其中小小一环。 事实上,半导体行业中看似小小的降价策略,也有可能引发整个产业的大迁移,添加作者微信Yolanda_Zuu,获取更多行业趣事。 注:文中季凯、泽辉、陆丁、宁麟、泰凌、刘全、李立、阿高、易普等均为化名为答谢忠实读者,我们提供20张GAIR SUMMIT 2023免费门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注册,即可有机会获取,先到先得。
// 近期热门文章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