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以前多次说过目前楼市的现状:成交量下降、降价、成交周期拉长、库存高企。
而且,这不是一省一市的现象,全国的城市都出现了这种情况。
(相关资料图)
现在的楼市,比2018年、2019年更加困难。那时候,大家都相信房价下降只是短期波动,早晚还会涨回来。
现在则不同,几乎绝大部分人都相信,楼市已经进入了下半场,房价上涨无望,买房不赚钱了。
也就是说,现在楼市最大的困难就是,大家对买房赚钱没有信心了。
如果买房不赚钱,就没有人买房投资;满足居住需求了,就不会额外买房。
但目前我国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了41.76平方米,三口之家就是125.28平方米,已经满足了基本的居住需求,老百姓并不缺房子。
老百姓已经满足了基本的居住需求,这是目前楼市困难的另一个原因。
如果非要细说哪些城市还缺少房子,恐怕只有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中心城区了。
这些地方产业、人口集中,虽然本市人口负增长,但是可以从别的城市吸引人口,以此来获得楼市新增量。
另一个增量是改善客户,但他们不是单纯的净增量,消化新房库存的同时,还增加了二手房库存,对整体楼市来说并没有刚需作用大。
所以,刚需仍是每个城市亟需补充的新鲜血液。
我国人口2022年已经负增长了85万人,大部分城市房地产的未来是:在人口减量时代,如何寻找楼市增量,这何其困难。
人口越来越少,城镇化越来越慢,本已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房地产市场,还在面临需求减少的窘境。
一方面是越来越少的楼市净增量,另一方面则很不幸,他们中的一部分还遭受到了烂尾楼的“洗礼”。
当烂尾楼成为一种常见现象,就很是打击买房者的入市信心。
投资客已经不敢买房,对于改善、刚需来说,他们看不上二手房的户型、环境、物业,也害怕新房烂尾。
因此,要想楼市正常运转起来,解决烂尾楼问题是一个基本前提,起码要解决大部分的烂尾楼。
解决烂尾楼问题只是一个前提,楼市要想活得长久还需要长效机制,一个能够看得长远的基本制度。
很多人都对这一轮的救市政策颇为不解。
按理说,救市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一次性释放完利好,急病用猛药,我国前几轮救市就是这样救活的,像4万亿、大拆迁。
但这一次不一样,这一次是细火慢慢烤,今天限购区域解除了几个区,明天连续三个月房价下降才能降低贷款利率,后天降低了首付比例。
每一次的利好,市场消化完了,房价没有大涨也没有大跌,看着又想掉头往下的时候又来了新的救市政策。
直到今天,我国大部分的一二线城市仍部分保留着限购、限售等调控政策。
有网友形容得好,说现在的楼市是:掐着脖子输氧气。不能让你死,也不能让你活蹦乱跳。
这不就是软着陆的方向吗?说到这里我愈发相信我们下一步要走的就是楼市长效机制。
要让楼市软着陆,这需要一个过程,就是我们现在正在走的过程,房价不能大涨也不能大跌,用时间挤水分,用通胀来消化楼市虚涨的价格。
所以我才说现在是楼市最困难的时候,当楼市挤完水分的时候,才是大家真正能够以平常心看待楼市的时候,才是一个房地产正常运转的时候。
我们现在正在经历这个涅槃的过程,有人还对投资有期望,有人还在对房价不涨甚至下跌痛心疾首,很多人都在面临着资产贬值的局面。
无论结果好坏,大家最终都能接受,最痛苦的就是经历这个过程。
日本楼市是以硬着陆结束的,那个过程几乎是瞬间的,造成的痛苦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无法忍受。
我相信我国的楼市会软着陆,这个过程虽然也很痛苦,但要远轻于日本。时间能消弭大部分的痛,甚至很多人都感受不到。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要做的就是节衣缩食、开源节流,卖掉多于的劣质房产,保留少量的自住优质房产。
好好享受生活,不要再把买卖房产当成普通人翻越阶层的筹码,那样会很累。
我们是到了把房子仅仅看做是一套房子的时候了。
#房地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