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河北一县城开办超10家共享自习室”引发热议。在一二线城市经历了数轮激烈竞争,已经走出“风口”的付费自习室似乎在县城“起死回生”。记者采访发现,与一二线城市的付费自习室不同,四五线城市及县城的自习室用户多为回乡考研、考公的年轻人,但人数远不及大城市。因其学习的目的性强,他们对自习室的设施条件、服务等要求并不高:离家近、基础设施完善、干净整洁,区域划分为安静自习区、出声背书区、用餐休息区等,可自由选择。
但目前付费自习室还存在盈利模式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客流稳定性差等发展问题。作为新兴业态,付费自习室也迫切需要建立行业标准和进行监管引导。“比如自习室的装修材料是否环保,装修好后多久可以开始营业,目前都是运营者‘凭良心’做生意。
付费自习室过去几年很火,成为大学生毕业考研、职场“充电一族”喜欢的去处。概念热炒之下,市场力量在一二线城市快速入场,现在,付费自习室已经下沉到县城,并已趋于饱和。
已出现三四年的付费自习室,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还是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付费自习室目前的盈利主要靠预收会员费,本质上类似于“二房东”模式,且产品同质化严重、客流稳定性较差。可以说,“自习室+”能否探索出更合理的经营模式,是决定这个行业到底能够走多远的关键性因素。此外,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针对付费自习室的市场监管仍处于模糊状态,尤其是在一些县城,付费自习室开进了居民楼中,安全隐患等问题不容忽视。对此,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建立行业标准。
当然,监管的完善只是为该行业的规范和安全进行兜底,付费自习室最终能够“火”多久,主要还是要靠市场的自行探索。比如,下沉到县城的付费自习室,就应该结合县城年轻人的消费水平和实际需求,采取差异化的服务和经营模式,而不是把在一二线的模式完全照搬到县城。
在另外一个角度,付费自习室市场能够从一二线城市延伸到县城,或也在侧面提示当前县城基础设施完善的方向。
按照大多数人的观念,付费自习室主要是大城市的年轻人有需求,默认大城市年轻人多,对公共学习空间的需求大。而事实证明,在一些四五线城市及县城,同样有回乡考研、考公的年轻人,他们对于公共学习空间同样有着需求。并且相对来说,大城市可选择的公共学习空间更多,如图书馆、书店、咖啡馆等,实际都扮演着“第三空间”的角色,而县城年轻人可以选择的学习空间无疑太少了。像此前就有数据显示,国内很多县城目前都还没有图书馆。
近年来县城的发展得到更多关注,很多地方都在鼓励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去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也提出,要完善县城的基础设施,扩大教育资源供给等。在此背景下,因地制宜地打造一些能够满足年轻人学习需要的公共空间确实值得考虑。虽然说付费自习室的下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空白,但多一些公共性的免费学习空间,可以为不同需求的年轻人提供更多的选择。这也是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吸引年轻人返乡的一个方面。